新聞資訊
聚焦公司事實動態,發布銳翔新鮮資訊

【銳翔集團】急救賦能,守護生命防線—— 吳忠市利通區人民醫院助力員工急救技能提升

發表時間:2024-12-25 17:02





在建筑行業的日常工作場景中,意外情況隨時可能發生,掌握急救知識對于保障員工生命安全至關重要。今日,寧夏銳翔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有幸邀請到吳忠市利通區人民醫院的專業大夫,為員工帶來了一場關乎生命的急救技能培訓,聚焦單人徒手心肺復蘇技術及海姆立克法急救。

IMG20241225143902.jpg

01

心肺復蘇:爭分奪秒的生命營救

IMG20241225145129.jpg

心跳驟停后的每一秒都關乎生死,大腦在 4 - 6 分鐘后就會因缺氧遭受不可逆損傷。其典型表現為意識突然喪失、呼吸停止、大動脈搏動消失的三聯征,同時可能伴有瞳孔散大、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癥狀,心電圖也會呈現心室顫動、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等異常。



員工們在培訓中認真學習操作流程:在 3 秒內迅速判斷現場環境是否安全后,將患者擺放為仰臥位,確保頭、頸、軀干無扭曲且雙手置于身體兩側。通過輕拍雙肩并在雙耳旁呼叫的方式,在 10 秒內判斷患者意識;接著食指、中指并攏從咽喉正中部向外滑行至甲狀軟骨與胸鎖乳突肌之間的凹陷處(1 歲以上)或觸摸肱動脈(1 歲以下),在 6 - 10 秒內判斷動脈搏動,同時一聽呼吸聲、二看胸廓起伏、三感覺顏面氣流判斷呼吸。若患者無意識,立即呼救并撥打急救電話或尋找除顫儀等設備。





胸外心臟按壓是關鍵環節,按壓部位在胸骨中下 1/3 交界處(兩乳頭連線中點、劍突上兩橫指或胸骨正中),按壓深度至少 5cm 但不超 6cm(8 歲以下兒童至少達到胸廓前后徑 1/3,兒童約 5cm,嬰兒約 4cm),頻率為每分鐘 100 - 120 次,按壓與放松比例 1:1,按壓 30 次后進行 2 次通氣。按壓時要保證有力、連續、快速,且手掌根部位置固定,胸廓完全回彈,減少中斷。


開放氣道時,先清除口腔異物,再采用仰頭抬頦法(最常用)、托下頜法(頭頸部外傷時用)或仰面抬頸法(頭頸外傷禁用)打開氣道,隨后捏住患者兩側鼻翼,緩慢吹氣 1 秒,觀察胸廓起伏與氣流,確保吹氣有效。



當看到患者自主呼吸逐漸恢復、觸摸到規律大動脈搏動、雙側瞳孔縮小、手腳開始躁動、臉色及四肢指甲顏色轉紅潤時,便是心肺復蘇有效的重要指征,意味著生命有望重回正軌。

02

海姆立克法:氣道梗阻的破解之道

急性呼吸道異物堵塞在生活中屢見不鮮,一旦發生,患者無法呼吸,缺氧會迅速危及生命。海姆立克急救法依據物理學原理,通過對上腹部施壓使膈肌上升,利用胸腔內氣體沖擊排出異物,成為解救氣道梗阻的關鍵手段。


成人海姆立克急救:體位不同手法各異

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手法分站立位和臥位。站立時,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呈弓步,前腳置于患者雙腳尖前,雙手拇指側與食指側對準患者劍突與肚臍間(肚臍上兩橫指),左手推患者背部前傾、頭部略低、嘴張開,右手握拳置于左手之上,向內上方急速沖擊壓迫腹部。臥位時,若患者意識不清或不便站立操作,施救者騎跨在患者大腿外側,一手掌根按壓肚臍與劍突間,另一手覆蓋其上,向前上方快速沖擊。異物排出后,需及時檢查患者呼吸心跳,必要時進行心肺復蘇。

成人自救有妙招:巧用腹部施壓解危

成人自救時,可一手握拳,另一手捂按拳頭,向內上方壓迫腹部,或借助固定物體邊緣壓迫上腹部沖擊。

嬰幼兒急救指南:精準操作守護稚嫩生命

嬰幼兒急救手法有所不同。急救者抱起孩子,一手固定雙側下頜角并貼緊前胸,另一手托住后部,使其臉朝下、頭低腳高趴在膝蓋上,在背部兩肩胛骨間拍 4 - 6 次,若無效則翻轉成仰面頭低腳高位,用食、中指按壓胸骨下端(兩乳頭連線下方一橫指處)4 - 6 次,反復操作至異物排出。務必注意,不能抓起嬰兒雙腳倒吊拍打背部,以免損傷頸椎。







培訓價值凸顯:急救氛圍濃防線更牢固


                   此次培訓意義深遠,它不僅為員工增添了急救技能,更在公司內部營造了 “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 的濃厚氛圍。寧夏銳翔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將持續關注員工安全與健康,積極開展此類實用培訓,切實筑牢生命安全防線,確保員工在面對突發狀況時能夠從容應對、守護生命。




-END-